將面臨哪些困難?
資金缺口難以填補
相對來說,氨氮治理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早,也比較成熟。而未來5年,無論是對現在污水處理廠進行技術改造,鼓勵新建污水處理廠將氨氮作為控制污染指標之一,還是全面啟動縣縣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,推進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,都需要大筆資金投入,也意味著運行成本增加。這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最大難關。
據測算,把污水處理廠從一級B升級到一級A,一般情況下,建設環節的投入在600元/立方米~800元/立方米,增加的運營成本大概是0.2元/噸,達到1.5元/噸。若污水處理廠碳源不夠的話,運營成本還要高。為達到一級A標準,大量投加藥劑,污泥的產量也相應增加大概10%左右,相應的污泥處理處置成本也將會增加。由此粗略估算,即使不考慮新建污水處理廠和管網鋪設,僅把現有運營的污水處理能力都提標到一級A,建設投資需求至少超過500億元,每年增加的運營費用超過65億元。
目前,我國污水處理的運行主要依賴污水處理費的收入。然而,調研數據顯示,目前,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普遍較低,數據顯示,我國大中城市對居民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平均只有0.77元/噸,尚未達到國務院2007年《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》中規定的“污水處理費噸水原則上不低于0.8元”的要求。
江蘇的實踐或許能對我們有所啟發。2008年1月1日起,江蘇省實施強制性地方標準,要求太湖流域的污水處理廠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。為此,江蘇省對太湖流域139個已投運、30個在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脫磷除氮改造,總規模365萬噸/日,總投資約27億元。為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速度,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,江蘇省陸續采取了提高污水處理費、設立財政專項資金、加大對污水處理廠“以獎代補”力度等措施。不少地方政府采用BOT、BT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,這些企業對污水處理工藝進行優化并移植先進技術,使污水處理成本普遍降低10%以上。同時,他們把先進的管理手段落實到每一個工序,最大程度節省人力成本,節能、提效的效益明顯提升。
在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的同時,以經濟杠桿為抓手,不斷提高管理水平,壓縮運營成本,將是未來解決資金問題的必由之路。
本文連接:http://tigz.com.cn/newss-910.html
|